“我的一大幫子深圳的朋友正在準備組團回長沙來買房呢。”QQ群里,老謝的這句話引起了大家的一片附和,似乎不約而同,深圳人長沙購房的需求正在形成一股洪流。在這股洪流之下,是全國一線城市限購令下,被突然截斷的置業需求急需突圍的必然選擇。本報記者劉渝渝 長沙報道
限貸限購,深圳置業者轉戰長沙
9·29新政之下,限購成為政策層擠壓房產泡沫的利器,特區深圳率先響應9月30日,深圳出臺房產限購令,明確規定,對于深圳市戶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本市戶籍居民的家庭),限購2套住房。
在限購令出臺之后的國慶節期間,本應是旺季深圳二手房和新房交易量均出現大幅回落。深圳某地產機構表示,僅他們一家公司在國慶節期間的二手房成交量就比一周前下降約六成左右。而由于“限購令”沒有規定緩沖期,要求“即日起”實施,因此大量已經成交的新房在限貸限購的雙重限制之下面臨著退房的困境。雖然深圳樓市的置業沖動暫被抑制,但深圳人對于置業的熱情卻依然沒有中斷,拿在手中的大筆資金仍然需要尋找宣泄的渠道。
就在9月,有深圳知名的地產評論人說過這樣的一組數據,“預計深圳今年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場的交易總額將達到2500億,從這個數據看來,深圳依然有大量的閑置資金需要傾瀉。”哪里才是最好選擇?對來自湘潭的廖政來說,長沙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買房是我覺得最可靠的方式,而在長沙購房,一是可以在家鄉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說不定哪天回家有個落腳的地。更重要的是,長沙房價能承受,長沙發展空間也不錯,無論是家鄉情結還是性價比,我都首選長沙。”廖政的想法,似乎正是成千上萬準備回湘的深圳人的共識。
回歸長沙,情感和理智的雙重選擇
親近的地緣、難以割舍的血緣、全國價格洼地這三個絕對優勢的現實情況下,長沙成為深圳置業者突圍的首選。長沙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區三大經濟板塊的交會處,從地理區位上看,長沙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樞紐作用,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武廣高鐵的開通后,這一優勢有了進一步強化。
高鐵開通改變的時空距離將帶來城市之間的資金流動方式的改變,資金的擴散正在向點對點的交通站點靠近。長沙為代表的內地高鐵時代,已經很快感受到這種變化。對深圳而言,長沙已是咫尺之遙,是異地置業的便利首選之地。
還有血緣。數據顯示,在深圳的1400萬人口,其中有近300萬是湖南人,占據了深圳1/3強人口的湖南人,回家是一個共同的方向。如果要在深圳以外置業,回鄉置業當然是滿足資金出路和衣錦還鄉的雙贏選擇。在踏上了尋找歸屬感的回歸之旅,深圳大量湘籍人士的購買力,涌向長沙。不過,對于更具市場意識的深圳人來說,長沙的投資價值才是更為重要的核心依據。“鄉情”雖然重要,但長沙樓市的強大潛力更為現實。
一方面,長沙的樓價在全國來說尚處于低點,品質相仿的樓盤,價格遠遠低于深圳。價格洼地的現狀更成為鼓勵置業者進入長沙樓市的助動力,在長沙,大多數在售的高品質城市中心樓盤的價格不過在每平米四五千元左右,而即使是坐擁山水資源的優質豪宅,總價也不過150萬元左右,這在深圳基本相當于一套公寓的價格。有國際金融機構評價,長株潭城市群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這一切,都在說明,回歸長沙的最好時機正在來臨。